

1、有序组织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上一线,参加人员排摸、值班巡查、设卡检查、留观人员管控服务等工作。责任单位:市县组织部门、机关工委,完成时限:当前;2、抓实市县在职党员到所在村(社区)报到,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责任单位:市县组织部门、机关工委,完成时限:当前,注重在一线培养发现使用表现优秀人员;3、对一线表现突出、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发展入党,不受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限制。责任单位:市县组织部门、市直有关部门党委,完成时限:当前及疫情结束后;4、对经受考验的村(社区)干部和青年人才,优先纳入村(社区)组织换届推荐人选。责任单位:市县组织部门,完成时限:疫情结束后;5、在一线考察识别评价干部,职级职数使用向一线倾斜,对表现突出、符合条件的予以提拔重用,优先晋升职级。责任单位:市县组织部门,完成时限:当前及疫情结束后;6、对表现突出的村(社区)干部,在乡镇(街道)干部选拔、公务员考录遴选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招聘中,同等条件下优先录(聘)用。责任单位:市县组织部门、人力社保部门、国资监管部门完成时限:疫情结束后加大职称评聘、考核奖励倾斜力度;7、对参加一线防控工作表现突出的医务工作者,在职称评定上优先评定,经核准可相应放宽条件或破格申报。责任单位:市县人力社保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完成时限:疫情结束后;8、对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医务工作者,受到市级以上表彰的,可申请特设岗位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不受单位岗位总量限制,并可优先推荐参评市“特支计划”“211”人才等人才工程。责任单位:市县组织部门、人力社保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完成时限:疫情结束后;9、对参加一线防控工作的基层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可再单列核定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指标,优秀比例最高可占参加总人数的30%。责任单位:市县组织部门、人力社保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完成时限:疫情结束后;10、对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可及时按有关规定给予嘉奖、记功奖励,奖励比例可不受限制。责任单位:市县组织部门、人力社保部门完成时限:当前及疫情结束后关心保障一线工作人员安全健康;11、优先保障疫情防控工作一线需要,加强口罩、防护服等物资筹措和调配,扎实做好就餐、御寒等后勤保障。责任单位:市县指挥部,完成时限:当前;12、对直接援助重点疫区、在疫情定点诊治医院参加一线防控救治的医务工作者可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重大疾病险,并组织开展一次健康体检。责任单位:市县财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各所在单位,完成时限:当前及疫情结束后;13、各级划拨的党费及配套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和慰问战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责任单位:市县组织部门,完成时限:当前;14、关心一线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有针对性地帮助减压释负。责任单位:市县组织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市县各单位,完成时限:当前;15、加大一线工作人员容错纠错、澄清保护力度。责任单位:市县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完成时限:当前,统筹安排一线工作人员调休补休;16、建立岗位轮换和应急预案,在不影响正常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工作力量,采取轮休调休等方式保证一线人员及时休整。较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的人员要强制休息。责任单位:市县各单位,完成时限:当前;17、对因参加疫情防控未能休假的人员,要及时安排补休。责任单位:市县各单位,完成时限:疫情结束后,落实一线工作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等政策;18、不折不扣落实好一系列对医务工作者等一线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政策。责任单位:市县财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完成时限:适时;19、各县(市、区)可统筹考虑乡镇(街道)、村(社区)参加一线防控工作人员情况,给予适当补助。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完成时限:适时;20、对在疫情防控中承担重要职能、作出突出贡献的医疗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等,可一次性核增当年绩效工资总量。责任单位:市县人力社保部门、财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完成时限:适时,大力总结宣传表彰一线典型;21、对一线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特别是奋战在防控最前沿的优秀基层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总结宣传先进事迹。责任单位:市县宣传部门、组织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完成时限:当前;22、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先进典型,各地党委、政府可给予及时性表彰和及时奖励。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后的总结性表彰另行部署。责任单位:市县党委、政府办公室、组织人事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完成时限:当前及疫情结束后,保证一线工作人员集中精力防控疫情;23、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文电、表格填写、材料报送等。责任单位:市县各单位,完成时限:当前;
24、各地各单位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得随意、多头向基层单位发通知、要数据、要材料,防止层层加码、增加基层负担。责任单位:市县各单位,完成时限:当前;
25、对发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严肃批评纠正。责任单位:市县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完成时限:当前;26、建立驰援武汉医疗队员以及特殊岗位一线医务工作者家庭联络员服务制度,用人单位分管领导和家属所在单位班子成员要深入了解相关人员家庭的老人照料、子女看护和学习辅导等实际困难,及时协调解决其后顾之忧。责任单位:市县有关单位,完成时限:当前;
发布评论:
热门内容: